最近法国人很忙,在巴黎,他们用最松弛的方式,点燃没有火焰的奥运圣火,而在地球对面,情况完全相反,神经紧绷的法国宪兵和火警,忙着扑灭熊熊燃烧的“渎神之火”。但为时已晚,两座经历百年风雨,象征历史传承的天主教堂,被愤怒的抗议者付之一炬。这叫我很难吹,总不能说张弛有度吧?
等等,法国的对面不是太平洋吗,他们在那干什么?原来,纵火案发生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中间的一座小岛上,叫新喀里多尼亚,目前属于法国。咱们中国人总盯着老美,对法国除了各种乳,没有太多概念。比如我考考你,横跨时区最多的国家是谁?不是俄罗斯。海上专属经济区最大的国家是谁?不是美利坚。没错,横跨13个时区,坐拥1169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的21世纪日不落帝国,正是法兰西。
想不到吧,地球Online还有隐藏高手。我们在东亚没啥感觉,因为这里距离法国本土或殖民地都超过7000公里,是全世界法国气息最弱的地方,以致很多人眼里只有中美俄“上三常”之间的大三角,对法国这种“下两常”不屑一顾,意识不到它是个在地缘、人口、科技、工业、经济、外交领域,即使不拔尖但至少很全面的六边形战士。你可能会说,腋下日光浴爱好者,也配叫战士吗?喂,抓重点啊,我说的是六边形。
法国别称就是六边形,L’Hexagone,这是它本土的形状,13个大区,54万平方公里,6500万人口。可除此之外,法国还有13处海外领土,分散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甚至南极洲,其中包括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马提尼克、马约特、留尼旺这五个海外大区,法属波利尼西亚、圣巴泰勒米、法属圣马丁、圣皮埃尔和密克隆,以及瓦利斯和富图纳这五个海外集体,两个海外属地,以及一个特别自治集体新喀里多尼亚。
这些海外领土给法国带来了12万平方公里土地,300万人口,十多个海外军事基地,以及重要的战略杠杆。举个例子,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这个跟重庆一样大的地方,99%都是亚马孙森林,人口密度之低直逼西伯利亚,但它却是欧洲空间局ESA的航天发射中心。为啥选这?因为法属圭亚那靠赤道,而地球在赤道自转最快,在这里发射火箭初速度最大,最容易摆脱引力场。也就是说,法国利用殖民遗产,让欧盟在南美有个分盟,保存着老欧洲星辰大海的梦想。
先不说其他地方,来看新喀里多尼亚。有新就有老,老喀就是苏北,苏格兰北部。1774年英国的库克船长远航至此,发现了这座多山的岛,想起了苏北老家,于是命名为新喀。岛上有原住民,深棕色皮肤的美拉尼西亚人,但在白人看来,深棕就是黑,于是血脉觉醒,抓去当奴工,唤作卡纳克。卡纳克在某些南岛语里是“人”的意思,但显然殖民者并不把他们当人。强迫劳动还不算啥,更要命的是,殖民者带来了天花麻疹等外来疾病,让几千年没接触过外人的原住民人口直接腰斩。
俗话说殖民者有三宝,贸易、贩奴和传教。到1853年,新喀岛上天主教盖过了英国圣公会,于是法国正式将其拿下,给刚登基的拿皇三世献礼。拿下之后干嘛呢?就干英国对澳大利亚干的事,流放罪犯。尤其是巴黎公社量产政治犯,本土消化不掉,打包送去建设新苏北。
就在这个时候,新喀发现了巨大的镍矿。镍,稳定耐腐蚀,古人很早就用来制币做器皿,中国以前管镍铜合金叫白铜。19世纪末,西方冶金术发展出镍铬钢,也就是不锈钢,用来做军事装甲,所以镍的需求突然猛增。罗斯柴尔德家族瞅准机会,投资了镍业公司SLN(Societe Le Nickel),它至今还在。一战之前,新喀曾是全球头号产镍地。挖了这么多年,它的镍储量还能排第五,产量排第四。
随着科技的发展,镍不但能拿来做硬币,做刀叉,做装甲,还能做电池。过去只有15%的镍用来生产电池,未来就不一样了。新能源大趋势最基本的一点,油车改电,电动车的核心就是电池。而持久的锂离子电池,要用到镍钴锰酸锂。所以未来20年,镍的需求量,将因为电池市场的猛增,而整体扩大两倍。这样一来,新喀里多尼亚对法国能否做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大国,可就太重要了。
然而,殖民主义辉煌的时代早已落幕,偷感太重的旧帝国迟早要还的。二战后,大英帝国惨遭美苏新秩序的针对,美国治标,苏联治本,美苏联动,制成标本。相比之下,法国在不断挣扎,软硬兼施,硬的打阿尔及利亚,软的就是开放公民权,加深殖民地和本土联系,冲淡当地人民的民族和主权意识。
但毕竟法国有戈宾诺的优良传统,属于种族主义发源地之一,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比如新喀里多尼亚的法国移民,长期以来形成了典型的殖民阶层,他们不断镇压起义,没收土地,重划部落,指派首领,把卡纳克人赶到条件恶劣的保留地,使其脱离经济活动,社会地位低下。泾渭分明的族群界线,给冲突埋下了种子。1970年代,美国越战,利好军工,挖镍迎来高潮,大量移民涌入新喀,把卡纳克变成了少数民族。种种刺激导致了1988年暴动,30名卡纳克独立战士攻击法军岗哨,杀死4名士兵,劫持36名人质,要求跟法国政府独立谈判。法国表示,不跟恐怖分子做交易,直接出动特种兵斩立决。
事后,法国跟卡纳克人先把争议搁置了十年,1998年签订了《努美阿协议》,规定此后20年为过渡期,逐步扩大当地政府的自治权,到2018年之后再举行三次独立公投,决定决定新喀的命运。2018和2020前两次公投,独立派尽管失败了,但支持率从43.3%上升到46.7%,整体趋势向好。然而到2021年第三次公投,独立支持率狂跌到3.5%。
原来,新冠疫情导致卡纳克人超额死亡,而他们又有守灵服丧的传统,没法搞政治动员,但法国政府不肯推迟公投,所以他们干脆抵制,说不公平就不投了。但原住民不投移民投,于是投票率腰斩,收上来的几乎是反对票。马克龙一看乐了,立刻承认公投结果,各位法兰西的儿女,我就知道你们都心向大巴黎。同时他还说,新喀对法国的地缘战略有重大意义。这是大实话,它不光能提升法国在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提供法国介入印太地区事务的理由。
毕竟是耍了个小聪明借坡下驴,马克龙也不能把事做绝,所以抑或也许有可能,法国会允许新喀未来再举行一次公投。时间可能是一代人两代人以后吧。虽说很远,但法国现在就开始布局,改革选举制度。以前移民要在新喀住满25年,才有资格在当地投票,现在十年就行。显然是为了稀释了原住民票数,容易选出统派政府,制定更有利于法国的解决方案。
相比慢性窒息,新喀独立派选择了爆发。今年五月起,抗议演变成示威者与警察之间的暴力冲突,发生了一系列打砸抢和纵火事件,尤其致命的是,当地因为狩猎传统,持枪率高达四分之一。马克龙忙着办奥运,不愿让这事给法国招黑,只能努力止损,一面派军警增援,一面叫停选举改革,不让已造成十人死亡,数百间房屋被毁,数千人被捕,数千人失业,20多亿欧元经济损失的事态进一步扩大。但独派领袖被抓到巴黎受审,又导致了新一轮动乱,于是出现了7月的火烧天主堂事件。
目前新喀里多尼亚街头局势初步得到控制,它的去殖民化之路能走多远,还不得而知,更扑朔迷离的,是它背后的国际政治角逐。而这才是我讲这个故事的原因。
几个月以来,法国一直在强烈谴责外国势力干涉内政。而这个外国,大多数人别说想不到,恐怕告诉你,你也没法在地图上把它指出来。它就是阿塞拜疆。当然,阿塞拜疆方面打出了否认三连,但如果无关,人们很难想象,一个高加索国家的星月旗,及其总统阿利耶夫的靓照,为何会在一个太平洋小岛的独立运动中反复出现,这粉圈未免也太离谱了点。
就在巴黎奥运开幕之前,阿利耶夫表态,坚定支持法国海外领土的去殖民化运动,直到当地获得自由。这不是他最近心血来潮,这些年来,至少在阿塞拜疆担任不结盟运动轮值主席国的这五年里,他一有机会就要骑脸法国输出一番,批判法国的殖民历史,还专门组建了巴库倡议集团Baku Initiative Group,简称BIG。BIG一听就是干大事的,宗旨是彻底清理殖民主义,其实是定向清算法兰西殖民遗产,也就是个破法者联盟。不光新喀里多尼亚,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瓜德罗普、马提尼克、马约特,甚至科西嘉,基本法国内部谁动了分家的心思,阿塞拜疆就坚定不移地劝离不劝合。目前法阿两国关系落入冰点,驱逐外交官的程度。
阿塞拜疆的面积和人口都只有法国1/7,经济总量只有1/40,面对又高又硬的日不落帝国,它何苦要以小博大,又为什么能打得风生水起?只能说地理即命运吧。高加索山位于俄国、波斯、土耳其三大帝国交界处,谁拿捏住它,就掌握了南俄西亚的枢纽。这么个兵家必争之地,显然遗留了一堆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来说亚美尼亚是根正苗红的基督教印欧人,欧美跟它心理距离比较近;而阿塞拜疆宗教属于伊斯兰什叶派,民族跟土耳其同气连枝,叫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沙俄崛起后把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都纳入版图,后来苏联接手。苏联强的时候,大家都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苏联弱的时候,民族仇恨又开始不共戴天。阿塞拜疆有个地区叫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这里是亚美尼亚祖地,80年代末他们要求回归亚美尼亚,莫斯科和阿塞拜疆都不答应,那就硬来,苏联解体前几周,他们公投独立,建立阿尔察赫共和国。阿塞拜疆展开军事干预,亚美尼亚随即下场,并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大获全胜。但阿尔察赫共和国的胜利并不被西方承认,他们还是只承认阿塞拜疆,这跟急着拆分南斯拉夫的态度不一样。毕竟道德原则,得服务于压缩俄罗斯势力范围的战略目标。
阿塞拜疆输了战争,自己的合法领土都看不住,纳卡仿佛是亚美尼亚飞地。但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命运开始眷顾阿塞拜疆,因为它拥有亚美尼亚所没有的,全世界最看重的战略资产,能源。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在里海边上,这里有庞大的油气田,但长期以来有莫斯科管着,没有接触到欧洲市场。终于苏联没了,西方大油企争相对巴库砸钱,终于在2006年建成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能源通道,一条运油,一条输气。这两条线路都有助于减少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性,所以战略性极高,而它们都专门绕开了亚美尼亚,因为阿塞拜疆说不让谁分钱,就不让谁分钱。从2000到2014年,阿塞拜疆是全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经过一番卧薪尝胆,它早已鸟枪换炮,经济人口军力,都跟亚美尼亚拉开了一个量级。
从1994年纳卡停火,到2020年再次爆发冲突,国际关系也发生了巨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阿塞拜疆跟西方的关系,至少跟法国的关系挺好的。阿利耶夫总统的爸爸老阿利耶夫总统,上任访问的第一个欧洲国家,就是法国。连续几届法国总统,都跟阿塞拜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直到马克龙上台。而亚美尼亚方面,前面说了属于俄罗斯势力范围,国防上它是小华约集安组织的成员,武器靠俄罗斯提供,经济发展也依赖莫斯科。
但是,前面也说了,亚美尼亚在文化上跟西方更亲近,很多人不喜欢俄国就润去了西方,这些侨民借助西方,尤其是美国和法国,反过来影响亚美尼亚的政治。西方对它渗透有多深呢?举个例子,亚美尼亚一个300万人的小地方,美国使馆的人数高达400人,是它驻加拿大使馆人数的两倍。该不会是办签证的吧?2017年,欧盟与亚美尼亚签署《全面强化伙伴关系协议》,为吸纳它入盟做准备,今年秋天亚美尼亚应该就会提交申请。2018年亚美尼亚爆发天鹅绒革命,亲俄政府被迫下台,亲西方政府一上台就转投欧美怀抱。俄罗斯表示,亚美尼亚你跟乌克兰很像啊,很像。
再看阿塞拜疆,从2014年起西方因为克里米亚而制裁俄罗斯,阿塞拜疆的重要性就显著了,它连接着俄罗斯与伊朗。西方制裁逼得越紧,这条贸易走廊对俄伊双方就越重要。因为这个原因,阿塞拜疆与伊朗也在靠拢,本来大阿塞拜疆民族主义和以色列是两国之间的心病,但现在,伊朗前总统莱希在失事前干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改善与阿塞拜疆的关系。2022年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之前,特地跟阿塞拜疆签订协议,把关系提升到盟友级别。许多人分析,就是为了解决后顾之忧,防止阿塞拜疆被西方拉拢。
棋手既然已经交换了场地,下子自然也就倒转过来。法国在第二次纳卡战争里,给予亚美尼亚坚定的口头支持。2020年法国议会一致通过,承认阿尔察赫共和国独立。而俄罗斯则对亚美尼亚的军事援助请求置之不理,表示集安条约只适用于本土,纳卡是阿塞拜疆清理自家门户,我管不了。由于两国本身实力悬殊,孤立无援的亚美尼亚完全干不过有土耳其和以色列撑腰的阿塞拜疆,最终在俄罗斯的调停下双方停火,90年代至今的实力格局彻底逆转。
俄乌战争对于阿塞拜疆来说,简直天赐良机。首先欧洲能源上有求于己,不敢管;俄罗斯在前线打得投入,没空管;伊朗的注意力基本放在南边,没兴趣管;至于土耳其,一直想直通里海,恨不得在亚美尼亚身上插根管。所以阿塞拜疆端掉了阿尔察赫共和国,亚美尼亚人逃离纳卡地区,阿塞拜疆终于实现了纳卡留地不留人的初心。
假如未来阿塞拜疆继续进攻,俄罗斯会提供保护伞吗,如果不会,亚美尼亚这个国家能存在多久都要打个问号。那它能找谁帮忙呢?看来看去,好像只能跟西方双向奔赴了。作为欧盟的政治主心骨,法国一直在谴责阿塞拜疆种族清洗,呼吁西方对其发动制裁。好,说到这里我已经回答了阿塞拜疆为啥逮着机会就要恶心法国,因为法国支持它的死对头亚美尼亚。可是,明明欧盟在能源上有求于阿塞拜疆,包括法资巨头道达尔在当地都有阿普歇伦气田等经济利益,为什么法国偏要为亚美尼亚利益代言?总不能真是为了基督教教友出头吧,成十字军了。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针对俄罗斯。法国除了正式海外领土,还在非洲萨赫勒地带,就是撒哈拉沙漠南边那一片,维持着隐形的殖民帝国,而最近几年俄罗斯雇佣兵一直在非洲掏肛,大大削弱了法国的影响力。这部分太复杂,今后有空再细说掏肛。简单来讲就是法国在去殖民化年代,为了避免真的被制成标本,名义上让前殖民地独立,暗地里开发出殖民主义的船新版本,通过非洲法郎这种货币,一直把西非和中非14个国家跟自己牢牢绑定,让它们无法制定适合自身经济发展阶段的货币政策,于是无法工业化,只能卖资源,还只能卖给法国。比如加蓬前总统邦戈,对本国定位非常清晰,他说,加蓬没有法国,等于汽车没有司机,法国没有加蓬,等于汽车没有汽油。觉悟怎么这么高呢?原来入职面试是由戴高乐亲自做的。这种人说白了就是巴黎的傀儡,对建设国家毫无兴趣,唯一在乎的只有家族地位和财富。法国通过这个阶层,来垄断非洲战略资源。法国势力范围叫Francafrique,中文不知道咋说,非法地区吧。
非法地区可能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方,情况比中东更糟。首先民族国家这种概念在当地就水土不服,大家都讲部落,然后农牧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受人口爆炸、气候变化加剧,就很难建设治理,再被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势力一嚯嚯,导致政变频繁王旗变幻。比如马里内战里的反政府武装,是宗教极端化的游牧民族,法军搞不定只好撤出马里,退守尼日尔保全铀矿,马里则由俄罗斯瓦格纳接盘。瓦格纳跟马里政府军联手,而叛军则跟乌克兰合作,7月底还伏击运兵车,打死了几十名瓦格纳雇佣兵。但总体来讲,俄罗斯势力高举反殖民主义旗帜,成为当地政府的安全合作伙伴,影响力很快从中非拓展到西非,相当于挤压了长期经营当地的法国的战略空间。
所以因为俄罗斯让法国在非洲吃了瘪,它必然要在其他地方更积极地找回来,比如力挺亚美尼亚,拉拢哈萨克斯坦,都是在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内寻找发力点。法俄为什么非要杠呢?究其根本就是世界秩序走向多极化,它们必须更坚持自己的战略定位。一方面俄罗斯这只欧亚双头鹰跟欧洲渐行渐远;另一方面,法国认为时不我待,必须把欧洲的大旗给扛起来。
法国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自大?欧洲经济的发动机明明是德国啊,GDP4.6万亿美元,赶上四分之一个东大了,凭什么旗手C位让给法国呢?这背后是欧洲的挣扎,欧洲要保持活跃度,参与未来的竞争,不被遗忘,就必须力争作为世界一极,与其他大国达成实力平衡,最终形成稳定的秩序。
欧洲没有大一统的传统,最强盛的帝国也没做到,大部分时期都在群雄逐鹿,问鼎中原——中原就是比利牛斯以东、阿尔卑斯以北,乌拉尔以西的大平原。欧陆的核心国家,想整合这个地理空间;边缘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就要打破这个进程;美国作为外部势力,当然是离岸制衡,配合边缘打牵制,防止大陆核心的崛起。
现在主要有两个情况。首先美国面临命运的抉择,保大还是保小,是保世界帝国,还是保民族国家,目前看来更可能保小,因为美国的先进生产力不愿意接受天下布武的代价。另外德国身体已经被掏空,欧盟赖以维系的润滑剂即将干枯。要知道,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暴力史,别看冲突规模往往不大,有人说是村庄械斗,但那是因为长年就没消停过,所谓外国人少是有原因的。但二十世纪两次大战,工业化屠杀的效率太高,把他们打怕了。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大国冲突的因素,欧洲组建了煤钢、原子能和经济共同体,后来成了欧盟。欧盟作为一项和平工程,它之所以能打破历史诅咒,归根结底是做到了一点,通过经济和政治安排按住德国,不论是打通市场,还是拿德国工业去补贴其他国家,本质都是让德国购买赎罪券。
这样的安排不可能世世代代持续下去。不是德国人觉悟变低了,而是真的供不起了。一个基本的人口规律,工业化则城市化,城市化则人口老龄化,所以放眼世界,工业发达的地方往往人口凋零没得跑,比如德国。一整代产业工人要退休养老,人口抚养比高得难以承受,还得维持社民主义那套福利模式,地主家也没余粮。周边那些得了富贵病的穷兄弟,德国实在管不了了。
这就是为什么法国,一个人口结构相对健康的欧洲国家——你可以嘲笑高卢乌鸡队,法兰西斯坦,但它人口结构摆在那里——法国必须站出来团结欧洲,否则欧洲就要走回头路,退回群雄逐鹿,外部大国借机干预的年代。但法国团结欧洲的方式,必然跟德国不一样,因为法国没那么多钱,打不了什么经济牌。但正如我前面所说,法国有六边形战士的综合实力,在新能源、原子能、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没有缺席。所以你才会看到马克龙这几年狠话放了不少,一会儿对老登说,谁跟你哈比比,我要抓比比;一会儿回头对小弟盟说,萌萌站起来,再不站就脑死亡咯;一会对大鹅说,就算我没有北约,该找你打炮还是会来的。有道是拿破仑高,戴高乐硬,小马哥又高又硬。自马克龙上台以来,法国国防便不再搭美国顺风车,一面跟西欧邻国强化军事合作,一面鼓励东欧波罗的海国家坚定反俄,同时积极上调军费,备战也从低烈度的反恐战争,转型到为高烈度的国与国战争做准备。通过树立敌人,来坚定自我,在政治上叫聚旗效应,或许这就是法国领导欧洲的方式,从经济联盟逐渐改造为政治军事联盟,长出锋利的牙齿,才能在和平红利消失的世界守住一片天地。
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群忙着长牙齿的国家,在奖牌榜上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有趣的是本届开幕式,被很多人批评受白左价值观腐蚀,让本来美丽的文化变得丑陋不堪,作为逆反,有的人翻出1936柏林奥运,夸赞还是美术生懂美学。此时此刻,固然不是彼时彼刻,但这么多人对世俗化原子化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的唾弃,我认为既是镀金时代狼狈的落幕,也是未来沧海横流之世界,新权力史诗的注脚。
文章来源:https://member.guancha.cn/guanxueyuan/content.html?id=3958 作者:洋媒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