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美国警方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大规模逮捕行动后,美国高校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
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媒《华盛顿邮报》采访了多名抗议行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揭开了这把从哥伦比亚大学烧起来的火,究竟是如何被“点燃”,并进而发展成全美顶尖高校一片燎原的。
报道称,尽管从表面上看,这场全美高校抗议活动最近几天才登上了全球的头条新闻,但它们其实是已经持续了数月的校园活动和早先校园紧张局势的顶点。早在去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后没几天,美国大学校园里就已经开始了反战抗议活动。
“大学必须从与以色列有关的武器制造商中撤资”,围绕着这样一个特定的要求,学生们开始慢慢组织起来。而校方管理层对此要么敷衍应对,要么根本不作出回应,迫使这些年轻人不得不采取进一步措施,于是抗议活动在今年春天逐步升级。

“我们在历史上的学生抗议活动中看到了自己”
据《华邮》报道,在布朗大学,反对以色列报复哈马斯的抗议活动几乎一触即发。去年秋天,警方在两次示威中逮捕了61人。
大四犹太学生罗森茨韦格(Ariela Rosenzweig)是被捕者之一。他介绍称,这些校园示威活动是由学生主导的有机行动,其要求布朗大学从与以色列有广泛业务往来的军火商或公司中撤资。
其他美国精英大学也同时举行了类似的示威活动,推动撤资的呼声日益高涨。罗森茨韦格表示,各个学校的抗议学生们,通过“全国学生支持巴勒斯坦正义组织”(SJP)在各校分会保持联络,协调活动。
然而,此后多校SJP遭到校方暂停活动,佛罗里达州更以“支持恐怖主义”为由,直接下令关停全州各个学校的分会。哥大巴纳德学院的大三学生阿斯卡纳塞(Askanase)直言,此举只会让学生们更想抗议。
“我们意识到,无论我们如何大声疾呼,如何苦苦哀求,校方仍然没有听取我们的意见。”他说,“我们意识到,升级活动是有必要的。”
他回忆称,就在SJP等组织被暂停的几天内,学生们效仿上世纪80年代成功迫使哥大从致使南非种族隔离的活动中撤资的抗议运动,又迅速成立了一个名为“哥伦比亚大学种族隔离撤资”的联盟,很快获得了90多个校园团体的支持。
阿斯卡纳塞说,他们分别研究了1968年和1985年在哥大设立营地反对越南战争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学生抗议者事迹,并且阅读了有关黑豹党的资料以及该党领袖安吉拉·戴维斯的言论。
学生们在这个新联盟的一份宣言中写道:“校方低估了我们的决心。在哥伦比亚大学从造成种族隔离的以色列撤资、巴勒斯坦人获得自由、全世界所有被压迫人民获得解放之前,我们决不罢休。”
在布朗大学,学生们也从过去汲取灵感。今年2月,罗森茨韦格和其他20名同学举行了为期8天的绝食抗议,模仿布朗大学前辈在80年代绝食抗议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
“我们从那些学生抗议活动的遗留影响中看到了自己。”罗森茨魏格说,“我们国家的青年认为……我们的机构,无论是政府还是大学,都不能与占领、种族隔离和种族灭绝同流合污。”
1970年5月4日,时年19岁的肯特大学历史系学生爱丽笙·克劳丝,把一支鲜花插在了指向学生的国民警卫队枪管里,并对那名持枪的国民警卫队员说“鲜花要比子弹美好得多”。最终惨案造成3死8伤,死者中包括爱丽笙,她是一个犹太人。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各个大学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阿斯卡纳塞说,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后,担心被管理员发现,哥大学生们开始在校外公寓开会。在一些会议中,他们还会把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堆放在另一个房间里,以防泄密。
然后,他们开始做一些更实际的准备工作:订购帐篷、食物、口罩和医疗用品,对可能发生的逮捕和停学拟定应对措施,细致到连扎营抗议时能够使用的卫生间的位置也考虑在内。
4月14日,哥大学生敲定了大型抗议活动的日期:占领活动将在三天后,也就是17日开始,届时哥大校长将会前往国会作证。他们认为,如果校长不在,校方将更难协调应对措施。此外,他们还希望扰乱大学毕业季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施压。
抗议活动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晚上8点,阿斯卡纳塞画下了“加沙团结营地”的大型横幅。其他抗议者们在校园里分散开来,带着帐篷和物资,用手机短信实时交流校园保安的最新位置,在寒夜里蜷缩在一起静待行动。
“我们这代美国大学生,从未生活在正常的时代”
就在抗议活动进行了一天后,哥大校长沙菲克18日叫来了警察,驱散校内抗议学生。阿斯卡纳塞和同学们被接二连三地押上大巴,直到几个小时后才获释。
而这个举动彻底升级了事态发展。报道称,哥大百名学生被捕后,耶鲁大学的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追踪着混乱的每一分钟。第二天一早,该校的抗议学生就迅速在校内搭起了帐篷,以示声援。
他们认为,如果哥大这所纽约常春藤名校的学生们冒着被捕的危险也要反对以色列,为巴勒斯坦发声,他们愿意加入其中。
与此同时,当天来自美国全国其他几十所大学的200多名学生代表在线上会议中商讨如何复制哥伦比亚大学的抗议活动。自此,一把火在全美高校彻底“点燃”。当地时间4月25日,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学生和亲巴勒斯坦抗议者举行集会。
《华邮》指出,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助力了这场日益壮大的抗议活动。学生们能够迅速地交流信息,并以早期大学运动无法想象的方式“复制战术”。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激进社会运动的讲师泰·琼斯(Thai Jones)认为,现在将哥大这场抗议活动的席卷程度,与1968年那次反对越战的抗议活动相提并论还为时过早。当时哥大学生占领了五栋大楼以抗议越战,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学生反战活动,最终导致数百所校园暂时关闭。
但他承认,此次全美高校抗议活动确实证明了不同学校的学生运动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媒体在报道中展示的学生被捕的冲击性画面,其所具有的力量也着实能够引发一场群众运动。
琼斯说,2024年有60年代不存在的社交媒体平台,诸如Instagram、TikTok和X等。在网上传播的抗议活动的图片和视频,能够在学生之间引发共鸣和效仿。
哥大学生会主席维贾亚库马尔(Teji Vijayakumar)补充道,与过去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对于今天正在上大学的这一代美国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一直在经历一波又一波的社会动荡。
她说,像她这样即将毕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小学时正值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上初中时,学生们因枪支管制而罢课,特朗普总统时期对穆斯林国家发布旅行禁令又引发大型游行;到了高中的时候,“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活动又爆发了。
在维贾亚库马尔只有13岁的时候,她就已经参加了华盛顿的妇女游行。她感叹道:“我认为与老一辈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他们来说,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而我们这一代人在金融危机中开始上小学,在特朗普就任总统时开始上高中,在大流行病中开始上大学。我们从未生活在正常的时代。”
“象牙塔地基不稳了”
虽然政府官员希望在下个月学期结束时紧张局势能得到平息,但抗议活动已成为大学管理者的危机,他们既要努力控制示威活动,又要兼顾各种互相矛盾的要求,比如打击反犹太言论的同时还要保障学生的言论自由权。
“我认为象牙塔的根基不稳了。”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历史学教授史蒂文·明茨(Steven Mintz)补充道,“它的地基远比看上去的还要脆弱和不堪一击,而且外墙也出现了很大的裂缝。”
还有专家表示,撤资带来的复杂性也是大学管理层无法用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来结束校园抗议活动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抗议学生提出的撤资要求不切实际,要求校方提供金融投资透明度也不太可能实现。
研究捐赠基金和金融的马西卡诺(Chris Marsicano)解释道,大学对于金融投资一般都是讳莫如深的态度,能不透露就不透露,以避免一些大大小小的麻烦,比如投资公司与学校某个理事的公司构成直接竞争关系的尴尬;其次,学校很少会与以色列相关公司有直接联系,大都是通过大型指数基金公司投资,这就更加难以理清投资是否与以色列相关公司存在联系。
另一边,诸多美国政客持续给这一系列抗议活动贴上“反犹”标签,并声称活动中存在“外部煽动力量”,扬言要严惩学生和组织者。
这一说法被各校抗议学生一再否认,许多大学教授、校友和民权领袖也谴责警方对校园示威者采取过激行动。他们说,学生们组织的抗议活动大多是和平的,所谓对于“外部煽动者”的担心被夸大了。
“现在,我们看到美国的民主状态正在受到限制,这非常、非常令人担忧。”社会运动专家利兹(Greg Jobin-Leeds)说。
据路透社统计,过去一周,美国主要大学中有约550人因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被捕。
不过美国各高校的抗议仍在进行中。NBC新闻25日早些时候指出,席卷全美各大学的亲巴勒斯坦抗议运动“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据其统计,自上周哥伦比亚大学发起抗议活动并建立营地以来,目前美国和加拿大已有40多所高校建起抗议营地。
而另据法新社等欧洲媒体报道,这场轰轰烈烈的全美高校“挺巴”浪潮正向欧洲高校蔓延,法国、意大利的大学校园均出现了类似的营地抗议活动,包括法国最负盛名的政治学院,被誉为“法国领导人摇篮”的巴黎政治学院,这也是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母校。4月25日,巴黎政治学院学生们在校内聚集举行抗议活动。
《华邮》报道称,虽然暑假即将来临,但抗议学生表示,他们将利用离开校园的这段时间,想办法让他们的示威活动在秋季学期以更大的力量回归。
“这场学生运动至关重要,我不认为人们会退缩。”罗森茨韦格说。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抗议者均未透露下一步的反战活动计划。耶鲁大学的抗议学生近日宣布将把此次抗议活动转变为更广泛的“占领耶鲁”运动,除了要求校方撤资外,还要求大学增加在纽黑文市当地的投资。
耶鲁大学的努斯鲍姆(Nussbaum)认为,抗议活动的不断扩大证明了学生们,以及他们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揭开了一切可能性。”
首先学潮爆发的社会基础。文章里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圈子内的情况。另外社会层面亚伦.布什内尔的自焚对美国老百姓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YouTube上有大量同情的视频。因为自杀是基督教教义中的罪行,自焚更是和坠入地狱的形象息息相关,属于重罪。而亚伦.布什内尔家庭教育和宗教背景使其对美国主流的基督教清教徒社区产生了极大的思想震撼。这种震撼可以参考当年越南僧人自焚,直接导致美国国内反越战舆论的加速爆发,而越南自焚还是个佛教徒,不是亚伦.布什内尔这种传统清教徒。美国当时舆论虽然压下来了,但是宗教社会的传播无法阻止,社区口口相传虽然慢,但是可信度更高,传播者阶层更高,就像你父母几十年的朋友亲口转述的社会新闻,你父母绝对深信不疑,远远不是媒体舆论洗脑可以比拟的。这些人有很多主流美国精英阶层,其中名校家庭更是不计其数。学生和老师历来就是斗争的先锋,为亚伦.布什内尔和巴勒斯坦出头就成了理所当然的。
其次美国政府对学潮应对失误导致火上浇油。本来大学游行都是美国传统的游行模式,举牌,拉横幅,发传单,演讲。学生和老师发发牢骚就了事了,去美国留过学的都知道美国这种游行多如牛毛。但是犹太财团坏事做多了心虚,反应过度。加沙开战后,先是施压各公司不得录取游行学生,后是开除支持巴勒斯坦的老师。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联合美国政府搞政治正确的白色恐怖,这几个月可以说是把美国教育界和学生得罪个遍。亚伦.布什内尔事件就像个火星子,提醒了大学精英们不能再看热闹应该干的事情。于是这一波学生游行就开始了。犯下的第二个错误就是镇压扩大化。这些大学的校长因为之前的白色恐怖,直接让警察进入校园镇压游行。是个脑子正常的校长都不会这么干,除了刑事案件,学校一般是不会让警察干预校内政治话题。当年五四运动,警察开始连学生都不敢抓,何况进入学校抓学生。这是大学的特殊政治权利,等于是把学校的荣誉和地位拿来给政府当搽鞋布,把精英阶层的脸面当搽鞋布。哥伦比亚大学开了坏头,其他大学跟进。这下精英阶层对犹太财团和美国政治现状的不满就一起算在他们头上。学潮的政治诉求就从简单的支持巴勒斯坦人道主义,升级到巴勒斯坦独立,要求政府清算犹太财团这类更高层面的政治要求。前者是对美国对外政策不满,后者是阶级内部对犹太财团的白色恐怖不满。两个问题都是非常棘手的政治问题,一碰就会引爆美国政坛。
未来学潮走势对美国政坛影响。目前以色列政府还在火上浇油,摩萨德搞人肉开盒,内塔尼亚胡继续挑衅学生。看美国政府在当缩头乌龟,拜登为了选举根本不敢回应学生的要求。各州政府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各自为政,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还有扩大冲突的倾向。但是美国全国学生是一体的,正在快速扩大学潮规模。整体对散沙,美国政府的情况正在快速恶化。这次学潮的处理可能会左右美国大选,进而影响未来2界8年的总统执政方针。因为传统投票大户都是中年人为主,年轻人比例很低,但是学潮都是大学生,如果谁赢得了大学生选票,几乎可以肯定赢得大选。而且大学生传统是民主党票仓,即便共和党什么都不做,民主党拜登只要应对的不好,大学生也会转投共和党。红的更红,蓝的不蓝,摇摆州变红就成了必然结果。
最后这次学潮的政治意义。目前还只是政治改良派的诉求,远不到革命诉求,离五四运动还差的远,说觉醒年代为时尚早。只有同时满足有学生死亡和拜登选举连任这两个条件,学生的政治诉求才会从改良派变成革命派。有学生死亡,懂王上任甩锅民主党,政治问题就能再拖四年,改良主张不会变。无学生死亡,任何人上任都会像占领华尔街一样被慢慢消磨掉。前者不激化学生和政府矛盾,后者全是美国传统政治套路,拖延,分化,瓦解。